近日,广汽埃安持股华望汽车、另建独立销售渠道的信息,持续引发业界对华为与车企合作“第四种模式”的猜想。
不造车的华为,却在汽车行业有着多种合作模式。与供应商模式、hi模式和鸿蒙智行模式不同的是,华望汽车采用的“双主导制”,创造性地重构了智电汽车时代生态链,打破了传统车企与科技公司合作模式的局限,为汽车产业生态重构提供全新参考。
据悉,华为在华望汽车项目中深度介入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,从用户画像构建到智能系统适配均拥有主导权;广汽则负责生产制造与渠道建设。这种“技术定义 制造落地”的分工模式,既不会失去汽车品牌的主导权,又能够获得华为更为深度的尊龙ag旗舰厅的技术支持。
更重要的是,华望汽车不仅借鉴了华为ipms(集成产品营销和销售)体系,还同步引入了华为 ipd(集成产品开发)体系,这些源自ict行业的研发流程,对传统汽车开发模式可以说是进行了彻底的重构。
当下,智能汽车产业生态模式呈现两极分化局面:部分车企坚持全栈自研与垂直整合战略,用以掌握产业链核心话语权,比如特斯拉以全栈自研构筑技术壁垒、垂直整合掌握产业链话语权等。
另一部分车企则选择与科技公司深度绑定,通过合作快速提升产品竞争力。其中,华望汽车就是车企与华为深度绑定的新范式,意味着广汽与华为的协同贯穿着每个环节,并非单纯的“华为出技术,广汽造车身”。
这种“体系级”的融合,是否意味着“灵魂之争”已随时代发展而过时?华望汽车的成败,或将成为检验中国汽车产业跨界协同创新能力的关键试金石,值得整个行业密切关注与深入思考。
与此同时,英伟达、地平线、momenta等科技公司与车企们的联盟也在快速崛起。英伟达ceo黄仁勋一年之内三次访华,释放两大重磅信号:h20芯片解渴中国ai算力荒,rtx pro显卡降低开发者门槛。他直言:“中国市场不仅是英伟达的利润来源,更是未来计算架构创新的策源地。”这句话点出了“双向奔赴”下将重塑全球ai竞争格局。
此外,地平线合作车企数量已超40家,实现中国前十大车企全覆盖,合作车型数量超300款;2025年,地平线征程6系列将助力超100款中高阶智驾车型上市,征程家族总出货量将突破1000万辆,成为国内首个千万级智驾芯片品牌。
另在全球top 10车企中,有7家世界巨头与momenta建立合作。数据显示:从2022年起步至今,momenta累计合作量产车型已超130款;2023年1月至2024年10月,搭载momenta城市noa的车型销量已达到11.4万辆,市占率超60%;2025年1-5月,搭载momenta方案的车型销量突破10万辆,在城区领航辅助驾驶领域仅次于特斯拉和华为。
选择“全栈自研”,可牢牢掌控核心技术话语权,但需承担巨额研发成本、面临技术路径押错的风险;选择“跨界联盟”,可降低成本、快速补齐能力短板,但需面对利益分配博弈、技术依赖风险。
这两种模式是将长期并存,还是终将走向“胜者通吃”?选择的背后,是智能化“下半场”的终极命题:在技术爆炸与成本高企的双重压力下,汽车企业究竟是要做“掌控一切的孤勇者”,还是要做“协同破局的生态共建者”?
8月29日,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指导,成都国际车展组委会、汽车观察主办的“2025汽车先锋思享荟”将以“智问下半场”为主题,广邀业界大咖进行深入解读和分享,敬请期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