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月18日,上汽通用汽车与momenta签署战略合作协议,双方将共同研发适配中国复杂路况的辅助驾驶尊龙ag旗舰厅的解决方案。别克高端新能源子品牌“至境”的首款车型至境l7,将全球首次量产搭载momenta研发的r6飞轮大模型。
在《一品汽车》看来,这已是momenta今年继一汽丰田、本田、凯迪拉克、上汽奥迪和宝马之后,又一次与主流合资车企达成合作。由此可见,传统合资巨头放下身段,与中国智驾公司深度捆绑,正掀起一场绝地求生的技术革命。曾经在燃油车时代引领市场的外资品牌,正在智能驾驶的新赛道上积极“补课”。
01
合资危机:
销量暴跌背后的智驾短板
part one
事实上,2024年,上汽通用遭遇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。公开数据显示,该公司全年销量仅为43.5万辆,同比大幅下滑56.54%;营收687.47亿元,同比下滑52.68%;净亏损高达266.88亿元,与2023年盈利25.4亿元形成鲜明对比。
值得一提的是,这一颓势在2025年仍未扭转,前7个月其累计销量28.7万辆,同比下滑19.43%。
在《一品汽车》看来,上汽通用的困境只是合资品牌在中国市场的一个缩影。曾经凭借品牌优势就能畅销的合资车企,在智能电动车时代明显落后。其中,智能驾驶技术的滞后成为制约合资品牌发展的重要短板。为寻求更高的突破,各家合资车企也在寻求更多的合作模式实现突围。
02
合作模式:
从“技术拿来”到“联合开发”
part two
据悉,上汽通用与momenta的合作,代表了合资车企新模式的出现。双方不仅涉及功能开发,更深入到底层架构级的联合研发。
momenta ceo曹旭东透露:“双方其实早在4年前就展开了合作,只是出于审慎的考虑和对产品精益求精的态度,直到今天有了一定成果之后,才正式宣布。”
这种合作不同于传统的供应商关系,打破了以往“技术拿来主义”的局限。深度协同开发成为中国智驾赛道的新范式。momenta的r6飞轮大模型是本次合作的技术核心。该模型是国内首个基于端到端架构的强化学习算法,突破了传统模仿学习的局限性。
与传统“模仿学习”大模型不同,r6通过“强化学习”的技术革新,不止模仿人,更要超越人。该模型依托30亿公里实战里程提炼的7000万组场景数据,通过高频次闭环训练强化复杂场景应对能力。
在功能实现层面,搭载该系统的别克至境l7将提供“无断点”城市领航辅助(noa)系统,支持窄路避让、盲区通行及etc无车道线自主通行。
03
安全优先:人类判断不可替代
part three
智能驾驶争议频发的背景下,上汽通用强调了安全优先的理念。公司将其super cruise系统更名为“超级辅助驾驶系统”,凸显技术边界与安全底线。上汽通用的安全逻辑包括三级脱手机制:通过dms驾驶员监控系统、电容方向盘、安吉星紧急救援三重冗余,确保驾驶员始终接管主导权。所有智驾功能需通过千类高频场景测试、百余种极端工况验证,否则坚决不上车。
在《一品汽车》看来,这种安全至上的理念落地,是对近期行业争议的直接回应,也体现了传统车企在技术创新上的保守与负责。
04
舍弃灵魂论:上汽的务实选择
part four
需要注意的是,2021年,曾任上汽董事长的陈虹一度表示:“与华为这样的第三方公司合作自动驾驶,上汽是不能接受的。这就好比有一家公司为我们提供整体的尊龙ag旗舰厅的解决方案,它成了灵魂,而上汽成了躯体。”这番话后来被业界解读为“灵魂论”。
然而面对市场竞争的压力,随着新的领导团队履新,上汽集团开始展现出更加务实的态度。先是旗下高端品牌智己汽车与momenta合作,后来享道出行也与momenta达成合作,将打造全球首个前装量产l4级无人驾驶车队。
如今上汽通用与momenta的合作,进一步证明了上汽集团已经放弃了“全栈自研”的执念,转而采用更加开放的策略,拥抱一众智驾大咖,以求在最短时间内补足智能化短板。
谈及品牌发展之际,上汽通用汽车副总经理王晨东表示,他们否认技术路线有绝对优劣,选择与momenta合作的核心在于本土化适配与工程能力融合。中国道路环境的复杂性世界罕见,“鬼探头”、近距离加塞、盲区遮挡等特色场景频发。基于北美或欧洲道路环境开发的智能驾驶系统,在中国难免出现“水土不服”。
上汽通用通过覆盖极寒、高温、高原及广德试验场的长年测试,提炼出百万公里中国特色的路谱数据和120 种道路工况,并结合超过2000万用户的驾驶行为数据库,致力于提供最适合中国复杂路况的底盘控制技术。
作为上汽通用推进“合资2.0”战略的关键落子,别克至境l7定位新能源豪华轿车市场。此次与momenta的合作,进一步强化了其在智能化领域的技术竞争力。
据《一品汽车》了解,上汽通用计划今年推出12款新能源车型,覆盖纯电、插混、增程三大技术路线。这表明传统合资巨头正在全力加速电动化转型。
随着l3级自动驾驶政策在中国的逐步放开,智能驾驶技术将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核心竞争力。合资车企凭借其整车集成、制造工艺、供应链管理方面的传统优势,结合中国科技公司的智能驾驶技术,可能将掀起一场“翻身仗”。